會員中心
新書入庫
最新更新
熱門排行
全本小說
小說大全
我的書架
小說分類
男頻熱文
都市現代
古裝迷情
穿越重生
仙俠武俠
玄幻奇幻
網游科幻
懸疑恐怖
動漫同人
MYBOOK101
小說101
首頁
書庫
排行
全本
搜索
小說搜尋
×
搜尋
首頁
玄幻奇幻
國學新解釋義
作者: 文熙哥
2025-08-10
277
篇 狀態:
連載中
55
萬字 大約需要
19
小時閲讀
本小說文章主要講解了如何有效地傳播和講解傳統文化。首先強調了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然後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建議和策略,包括利用現代技術、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注重互動體驗和跨文化交流等。最後總結了傳統文化傳播講解的挑戰和機遇,並呼籲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事業中來。
詳細...
加入書簽
開始看第1集
觀看記錄
觀看記錄
清除記錄
×
順序 ↓
正文 /
277
第1章 助人為樂
第2章 寬容
第3章 厚德載物
第4章 廉恥心
第5章 志氣?忠誠
第6章 禮貌?孝
第7章 愛的力量與意義
第8章 閱讀?智慧
第9章 熱情洋溢的恭
第10章 真誠:重塑人心的力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第11章 堅強
第12章 儉樸?廉潔
第13章 勤奮
第13章 勇敢?團結
第14章 公正
第15章 才能
第16章 博學
第18章 機智
第19章 聰明
第20章 忍耐
第21章 仁慈與厚道
第22章 安份
第23章 嚴明與奮勇
第24章 有恒與專心
第25章 刻苦
第26章 清高與勇為
第27章 慷慨?滿招損謙受益
第27章 正直與無私
第28章 三思而後行
第29章 律己與虛心
第30章 誠實
第30章 操
第31章 有為與有志
第32章 奮發
第33章 道德經:道可道 非常道
第34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第35章 不尚賢(不刻意招賢), 使民不爭(使民眾不去爭名);
第36章 道沖(道似一個器皿) 似萬物之宗(好像萬物的根源)
第37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40章 道德經:“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第41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第42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第43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第44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第45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第46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第47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
第48章 道德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
第49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第50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第51章 道德經“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
第52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第53章 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
第54章 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 ,相去若何?
第55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第56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第57章 道德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第58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第59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第60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第61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第62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
第63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第64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第65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66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第67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第68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
第69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
第70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
第71章 道常無為而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第72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第73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第74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76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第77章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78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79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
第80章 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第81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第81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第82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第84章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
第85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第86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第87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複守其母
第88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第89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
第90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第91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92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
第93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94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第95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第96章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
第97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2]。
第98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第99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第100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第101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第102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第103章 第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
第104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第105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第106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107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第108章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
第109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
第110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第111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第112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
第113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第114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第115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第116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第117章 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第118章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
第119章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第120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第121章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第122章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
第123章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第124章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第125章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第126章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
第127章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第128章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第129章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複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第130章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131章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第132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133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第134章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第135章 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
第136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第137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
第138章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第139章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
第140章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
第141章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第142章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第143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第144章 子曰:君子不器
第145章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第146章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147章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148章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第149章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150章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第151章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第152章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第152章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
第153章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
第154章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與夏禮,所損益
第155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第156章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157章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第157: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第157: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
第158章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第158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汝弗能救與?
第159章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第160章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謂也?”
第161章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
第162章 子曰:“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第162章 或問諦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
第163章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第164章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也。何謂也?”子曰
第165章 子曰:“周監于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第166章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
第167章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第168章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第169章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第170章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第171章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第172章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
第173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
第174章 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第175章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第176章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
第177章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第178章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第179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第180章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第181章 子曰:“苟志于仁矣,無惡也。”
第182章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第183章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第184章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第185章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第186章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第187章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第188章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第189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190章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第191章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第192章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
第193章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第194章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第198章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第199章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第200章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第201章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第202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恭之不逮也。”
第203章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第204章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第205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第206章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第207章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
第208章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第209章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
第210章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
第211章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第212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第213章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
第214章 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
第215章 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第216章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第217章 子曰: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倀。”
第218章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第219章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第220章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第221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
第222章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
第223章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第224章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悅,何如其知也。”
第225章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
第226章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第227章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第228章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
第229章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第230章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第231章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第232章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
第233章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第234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第四235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
第236章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
第237章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
第238章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鋅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第239章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第240章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
第241章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
第242章 伯牛有疾,子問之,至牖執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
第243章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第244章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
第245章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第246章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爾乎?”
第247章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
第248章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第249章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第250章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第251章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第252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第253章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第254章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第255章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
第256章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第257章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第258章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第259章 子曰:“君子博學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第260章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
第261章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262章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第263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
第264章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265章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第266章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第267章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第268章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第269章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第270章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第267章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第268章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第269章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第270章 子之所慎:齊,戰,疾。
第271章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第272章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